•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首席谈判官 首席谈判官
  • 020-37857566
  • 670916320@qq.com
  • 广州市天河区广州大道中988号圣丰广场北塔25A05室

黎红雷:企业儒学对董仲舒儒学的吸收与转化

发布时间:2020-12-17
0


2020年12月19日上午,在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2020学术年会暨儒商文化研讨会上,博鳌儒商论坛理事长、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黎红雷教授发表了题为《企业儒学对董仲舒儒学的吸收与转化——以“五常之道”为例》的主题演讲。


黎红雷教授指出:董仲舒儒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儒学为基础构建的国家治理哲学体系,企业儒学是一个以儒学为基础构建的企业治理哲学体系,二者起码存在以下共通之处:第一,共同的思想渊源都是“儒学”;第二,共同的学术旨趣都是“治理”,第三,共同的运用对象都是“组织”(国家或企业)。

董仲舒提出:“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修饬也。”(《汉书·董仲舒传》)这里的“五常”指五种恒常的治理之道;“王者”指有道德有智慧的领导者;“修饬”是整理、整治的意思。由于董仲舒的提倡,“五常”最终被确立为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核心价值观。而现代新儒商企业则将“五常之道”应用到企业治理的实践中去,专门制订了《企业员工价值观》手册,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价值观阐述为员工可以践行的日常行为规范。在新儒商实践的基础上,企业儒学分别从五个方面对“五常之道”进行了吸收和转化。

第一,企业儒学对五常之“仁”的吸收与转化:“仁以爱人”。践行儒学“仁者不忧”的理念,关爱员工,共享财富。关爱顾客,服务大众;公益慈善,绿色环保。现代新儒商提出“建设幸福企业大家庭” 就是即把企业当作“家”来爱护和经营,把所有的员工当作“家人”,把社会大众当作“亲人”。具体包括“八大模块”:1、“人文关怀”,在企业内部倡导“家”的氛围,像关爱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关爱企业的员工以至他们的父母、子女、家庭。 2、“人文教育”,组织员工学习中华文化经典,教会员工懂得爱和感恩,以典范精神鼓舞人、带动人。 3、“绿色环保”,秉持4G理念: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销售、绿色制造,在经营生产中践行绿色低碳,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4、“健康促进”,开展各种主题的健康讲座,提升员工的健康意识;建立员工健康档案,让员工享受健康护理和中医养生理念。5、“慈善公益”,关爱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与贫困地区政府协作,建设幸福校园与幸福乡村。 6、“志工拓展”,鼓励员工加入志愿工作者队伍,透过内求、利他的志工精神,让所有志工有心灵上的成长。7、“人文记录”,持续记录爱的足迹,多角度记录幸福企业创建中的成长历程。 8、“敦伦尽分”,倡导“人人都是君亲师”的理念,各负其责,各尽其力等。

第二,企业儒学对五常之“义”的吸收与转化:“义以生利”。要以“利他主义”为基础,形成自己的经营哲学。考量企业成功的重要准则,不是我们有没有成功,而是我们的客户有没有因为我们而成功?如果我们过早地成功了,客户就不会成功。当然,如果能够做到一起是最好,我也成功了、客户也成功了,但是只有一条路的时候,你要放弃什么?那就是放弃自己的利益,让别人先成功,这是21世纪做企业的普遍原则。从创造财富的动机与手段来看,商人起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生意人、企业家、儒商。生意人有“三会”:会计算、会经营、会赚钱;企业家在生意人“三会”的基础上增加了“三有”:有勇气、有抱负、有情怀;儒商则在生意人“三会”和企业家“三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三讲”:讲仁爱、讲诚信、讲担当。儒商与一般商人的区别,不是不追求财富,而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儒商就是商界的“君子”,其职责就是运用儒家商道智慧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企业家赚钱的三部曲:第一部,经商必须赚钱:“为人不可贪,为商不可奸,若要做善事,还是先赚钱”。 第二部,并非所有赚钱的生意都做:“赚钱过三关,法律是底线,道德要约束,良心最值钱”。 第三部,要将自己赚来的钱回报社会:“独善非至善,兼济方圆满,善心有善报,天地大循环”。

第三,企业儒学对五常之“礼”的吸收与转化:“礼以治企”。践行儒学“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理念,德启善根,教化员工;礼定规矩,制度严明;法服人心,赏罚得当。要致力于塑造新时期的工商业文明,创立独特的经营和管理机制,把社会、他人、自身利益融为一体,创造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底蕴的崭新管理模式,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世界级企业的管理制度融为一体,确立中西合璧的普适性企业文化。按照儒家的管理理念,“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其中的“德”是指道德教化,类似现在说的价值观;“礼”,包含了礼仪、制度、法律等。在这两条腿的管理下,“有耻且格”,即老百姓有了羞耻心、敬畏心就不会逾越规矩而人心归服。把这一思想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就可以让员工明白什么事是可耻的,符合规范的行为是什么,行事就会守规矩,哪怕没有监督,员工也不会违反规定,大大降低管理成本。

第四,企业儒学对五常之“智”的吸收与转化:“智者不惑”。要致力于成为“时代的企业”,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只有时代的企业,没有成功的企业。为什么这么说呢?企业都想长盛不衰,但实际上我们很难看到这样的企业。一般来讲,很多企业都是昙花一现。如果这个企业成功了,那么,它所谓的成功,只不过是踏上了时代的节拍。所以说,企业应该是时代的企业,也就是说跟上了时代前进的步伐就是成功的企业。儒家经典《周易》所包含的 “三易”,就是变易、不易、简易,非常适合市场的原则。“不易”就是市场有一个原则,是对用户的真诚,这个是永远不变的,“变易”就是市场万变,你应该变到它的前面去;“简易”就是所有的管理都应该是最简化的,我们用最简化去应付最复杂的东西。这就是最高的智慧。中国最高的智慧是中庸,应该是找到一种方法,这就是《中庸》当中说的“极高明而道中庸”。

第五,企业儒学对五常之“信”的吸收与转化:“信以立世”。要基于儒家的诚信思想,实现“人品、企品、产品,三品合一”,以员工高品行的人品,形成高品位的企品,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这样的品牌观念,追求的是消费者百分百的安心,体现的是企业对消费者的承诺与责任,赢得的是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与赞誉,是一种更为高超的品牌营销学。企业要经营,要生存,要盈利,经营之道是什么?《论语》里面有一句话叫“修己以安人”,表面上看好像和经营没什么关系,但事实上,这是最根本的经营之道。“修己”,有两个主体,一个是企业家自身,一个是全体员工。每一个人都要“修己”,修身心、尽本分;然后是“安人”,让人心安定。“安人”主要有两个对象群体,一个是员工,一个是顾客。如果把自己修炼好,同时把顾客、员工安顿好,企业还会不成功?还会没有利润吗?企业品牌的涵义,就是定位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感觉;品牌的口碑,就是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与赞誉;品牌的追求,就在于消费者百分百的安心。为了让消费者安心,就要真心帮助顾客解决问题,诚心站在顾客角度思考,贴心为顾客提供服务,全心关怀顾客幸福,以专业知识说服消费者,以至诚服务感动消费者,以儒家文化感染消费者,从而以自己的真诚赢得顾客。



黎红雷教授最后指出:董仲舒的治国之道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国家治理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今天纪念董仲舒,学习董仲舒、致敬董仲舒,就是要发扬董仲舒适应时代发展,回应实践课题的开拓精神,将治国之道转化为治企之理,助力企业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企业界的基础。